中国的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
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所经重要城市:西安、宝鸡、西宁、天水、定西、平凉、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伊宁、楼兰、吐鲁番、库尔勒、库车、阿克苏、若羌、且末、和田、叶诚、喀什。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东段 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经过陇山,到达金城郡(今兰州),然后渡过黄河,沿庄浪河上行,翻越乌鞘岭直至姑臧。尽管南线补给条件较好,但由于路程较长,中线后来成为主要的干线。三线汇合后,丝绸之路继续由张掖延伸至酒泉和瓜州,最终抵达敦煌。在中段,丝绸之路从敦煌延伸至葱岭(今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西部地区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它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流,也带动了文化和技术的传播。丝绸之路的路径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以下是其大致经过的地方和到达的地点: 东段:起点是唐代的长安(今天的西安),经过甘肃的武威和张掖,最终到达玉门关和阳关。
甘肃文化·丝绸之路的西陲孔道·河西走廊与河西四郡
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前,河西走廊属匈奴领地,匈奴休屠王、浑邪王等所属部落在这里游牧。前121年,浑邪王归降汉朝,汉朝 *** 先后在河西设置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通称河西四郡。从此河西走廊成为中原地区通向西域的著名通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汇集地,中外贸易的中转站与贸易中心之一。 ①河西都会凉州。
武威:武威市(凉州),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至此而得名,又称雍凉之都。曾经的中国第三大城市,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酒泉: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河西四郡,指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行政范围大致包括今甘肃省西部的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一带。
元代丝路贸易对明代有哪些影响?
元代时期丝路贸易恢复了宋朝以来基本中断的东西方国际陆路贸易,也恢复了东西方通过陆路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中西陆路通商再度举起,并且俨然一派兴旺景象。可见元代时期丝路贸易完全继承了汉唐以来东西方经济交流的历史传统,延续了这一在人类文明史上影响十分深远重大的经济活动。
元代丝路贸易在中国丝绸之路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唐代丝路贸易高度繁荣后的下降及暂时中断,下启古代东西方陆路国际贸易的尾声明代前期中西陆路通商。虽然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建立严格的、十分完善的中央集权体系,各地并没有统一的行政体系。
而元朝在经济上采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同中国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亚、非、欧、美各大洲,并制定了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较强的外贸管理法则。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鼎盛阶段。泉州的海外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唐宋之交,中国经济重心已开始转到南方,东南地区经济快速的发展。
明清实行上述政策,破坏了泉州的社会经济和海外交通。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贸易是泉州人生活所依。可是,到明清时,这个国际性贸易大港却变成私商贸易港,可见海禁政策对泉州港产生的负面的影响。到了十五世纪,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先后发展成为殖民主义国家。